這是報導文學的作業,這是最後的定稿了,哇!終於完成了XD


採訪人員/王奕晟、張堯祺

  在採訪之前,由於董老師繁忙的教務工作,遂使我們在敲定時間上就費了一番功夫。縱使有多個公事在身,但是老師還是撥冗讓我們一圓採訪之願,於是擇定了四月廿七日的午後之約。
  那天,教務長室的空間洋溢著回想前塵往事的氛圍。董老師身著竽紫色的襯衫,坐在米色的沙發上,一手撐著扶手,另一手的指尖抵在鼻翼,老師瞇著眼睛,並帶著微笑,隨著我們的提問,陷進深深的回憶裡,使我們慢慢地進入到他的內心世界。
  
從師大到政大的特殊緣份
  
  首先提及求學歷程。原來高中時代的老師是個熱血沸騰的文藝青年,並將心中無止盡的文學之火,化為報紙副刊上的幾抹文采。但是進入師大之後,才發現很多課程並非想像中的那麼回事——例如當時的新文藝課程僅有謝冰瑩教授的「新文藝創作」,基於對文藝創作的熱愛,老師選了這門課,不過修習後才發覺講述的都是教授的創作經驗,於是上了兩個禮拜,在收穫不大的情況下,老師去退選課程,這也成為老師未來走向研究路線的伏筆。
  在師大四年,老師加入社團,擔任負責人,辦過雜誌、辦過演講,請過錢穆、胡秋原、趙雅博、金耀基等大師,並且從他們的演講內容裡發現文化思想的趣味,所以逐漸從文藝創作的領域,轉向思想義理研究的天空。
  後來,為了要體驗不同的學風,接受不同的訓練,老師在師大和政大之間,選擇政大再進修,一路讀到博士學位,自此和政大結下深厚的緣分。老師依稀記得當初博士班入學口試的時候,有個教授問了他許多問題,而大部分回答得令人滿意,不過後來有一題十分的困難,但老師秉持著「知之為知之,不知為不知」的理念,思索了一會兒,便勇敢地說:「我不懂。」原想會不會因為這題毀了之前良好的表現,結果教授竟回答:「不要說你不懂,我也不懂。」當下,嚴肅的試場突然洋溢著輕鬆愉快的氣氛,而老師心中的大石也倏乎頓地了。最後,老師果然如願地考上了博士班。從這件事可知何謂真正的做學問,若是貿然地回答,不僅無益,反而有害。
  在政大時代遇到的恩師——熊公哲教授,給了老師很多的指導和啟發,直到現在還讓老師感念不已。本來熊教授希望老師莫朝義理路線發展,因為那個時代流行作考據學,一就是一,二就是二,義理申論容易產生見仁見智的情形;但是,老師因興趣而堅持,而事實證明義理這方面的路也是十分開闊的,到後來學術風氣逐漸揚棄保守想法,見仁見智的論文只要言之有物,不淪為泛泛之文,義理還是大有可為。
  熊教授相當信任董老師,也相當照顧這位有為的青年。憶起恩師,老師想起有一次交新論文,把舊的拿回來,但教授說有些地方要改,於是老師加以解釋,認為不必,不過教授還是十分堅持論文要修,兩人意見相持不下。由於要改的是全篇論文的核心理念,倘若更動,便等於要重寫一篇論文,這讓老師相當頭疼,不知所措。不過就在心煩意亂的時候,隔天一回到新竹的家,便看到桌上靜靜躺著一紙限時信,是熊教授寄來的,上寫:「你走了之後,我想了想,你寫的沒錯,不必改。」看了之後,老師不禁欣喜若狂。原來,當時熊教授有他的觀點,可是後來思索老師的觀點也是正確的,因為義理研究本來就是見仁見智,不必勉強為之,便在老師走後,匆匆的寄出了這封信。得師如此,夫復何求?雖說人人皆可為我師,但要找得一位能夠容己納己,甚至不惜反覆思量學生意見的良師,如蜀道之難啊!那封信上,想必溢滿著熊教授與董老師惺惺相惜的師生情誼吧!
  老師所學的傳統思想義理,比較偏重於所謂「修己治人」的觀念,而這種觀念,是一種對個人做人處世的自我約束,只要我們能夠掌握到那種分寸,在長期的薰陶下,必定對於我們的人生有所助益;而中國的學問中,知道君子當求「內聖外王」,能夠推己及人,濟弱扶傾等,這些傳承幾千年的真理,幾乎都是從思想義理上所獲得的啓發。基於這些從古籍中得到的人生體悟,讓老師無論在跟同學的互動上,以及系務的處理上,都很順利,並得到眾人的信任,因此老師在各方面相當受到倚重,從一開始在外校擔任系主任,到回政大當系主任,又擔任文學院院長,以及現職教務長;除此之外,老師還接下許多編纂國中、高中教科書的工作,希求以教育淑世,達到「兼善天下」之境界。
  只是,在繁忙的工作壓力下,老師也犧牲了許多。原本充裕做研究的時間被佔用了,許多遠程的研討會也去不成了,不過老師還是堅守著每年至少發表一、兩篇論文的底線,不讓如山如海的行政事務影響他研究學術的熱忱。
  
對當今教育的一些感想
  
  「語文程度的低落是全世界普遍的現象,因為現在運用到圖像、符號的機會比用語文的機會大。此外,工商業社會大家比較忙碌,沒辦法耐心地咀嚼文學作品,特別是長篇小說之類的,那裡面的內涵很豐富深刻,現在可能沒有那個時間,沒有那個耐心去閱讀,總的來講,全世界皆然。」提到現今語文程度低落的現象,老師認為這和時代的特性密切相關。
  一方面是政府政策不斷減少國語文的教學時數,甚至本末倒置,使得學生的國語文程度不增反減。另一方面,也是由於教師的教學方向有偏,對文法修辭的過度講究,忽略整篇文意的旨意與實際語文的運用,弄倒了學生的胃口,既瑣碎、又繁雜,導致學生喪失興趣。當然,更大的責任在於學生,對於當今外在誘惑的無法抗拒,導致閱讀時間少,閱讀量更少,而且讀的趨於淺薄,無法體會長篇文章的深層涵義,失去了思辨、統整的能力。老師認為現在的學生活潑聰明,但是用功程度卻不比從前,所以同學們如過度打工、上網娛樂,會流於本末倒置,必須加以節制。
  由於之前經常出國作研討,老師對於大陸和台灣的學風差異有很大的感觸。他認為台灣的學子們,因為生於富裕、長於富裕,有過度安逸的現象,並且缺乏危機意識;對岸雖然資源缺乏,但是競爭激烈,人才濟濟,競爭力強大。老師十分憂心在大陸漸漸崛起之時,台灣相對的也失去了優勢,這點要從教育上著手扎根。
  
對政大中文與政大的期許
  
  老師認為時代在轉變,就中文系而言,跟一般熱門科系可以說是不太相同。就市場而言,我們雖然比較吃虧,但是我們有幾個大方向可以依循。
  ⊙走教學、研究路線。因為學校有教育學程,而從畢業學生的統計資料看,大部分的學生都走這條路,不過近幾年開始有少子化現象,所以這條路所提供的範圍還是有限。
  ⊙走出版、編輯路線。這條路發展的不錯,但是必須考量市場的趨向(例如原本單純的有字圖書這種市場開始萎縮,但諸如繪本等各式型態的書籍正蓬勃發展),培養自己具有一些編輯的基本能力(設計、繪畫、電腦操作),這些是同學必須額外去修習的課程。
  ⊙培養第二專長。過去也有同學去修讀輔系和雙主修,而這些畢業的同學還常跟我聯絡,例如某一位現在是銀行裡的一個主管,也有一位現在是中醫師。所以同學們要考量自己興趣的所在,適才適性去培養自己的第二專長。
  ⊙才藝、課輔班。現在對小孩的教育很重視,社區才藝班、課輔班等,皆是可以考慮的方向。若能輔上英文、日文等外語能力,我們也有學生在美語補習班教書呢!
  總而言之,中文系未來的出路很難一概而論,而且中文系學生相對的比較內斂,但是難免會有些畏縮,所以我們必須要勇於嘗試接觸新的事物,培養新的興趣,吸收新的知識,如此一來我們的競爭力將難以斗量。
  
  最後,談起對政大的期許。老師希望學校的發展越來越好,但是我們也有困境必須去面對。在社會上,現在的人容易趨於功利化,所以我們要有警覺性,不論是教學研究、社會服務、學生素質提昇等,皆要盡心的去培養,使政大人可以卓越超凡。誠如校歌所言「政治是管理眾人之事,我們就是管理眾人之事的人」,有如此的體認和抱負,相信每個步出政大校門的畢業生,將來對於個人、社會和國家,將有許多顯著的貢獻。
  
採訪心得

  張堯祺
  在約定採訪之前,是完全沒見過董金裕老師的。沒經過孟子的洗禮,腦袋裡對老師的印象是一片空白,忐忑不安的踏進行政大樓,教務處的姐姐們的笑容和氣得平緩了心中稍許的不安,辦公桌前老師親切的語氣也不似想像中的嚴肅,心裡一顆大石放下了。採訪進行中,老師和藹地回答我們的問題,不時夾雜著一些調侃,有個還算輕鬆的結果。只是後來要請老師看稿,倒是麻煩了教務處的姐姐們,我又是在下班前一分鐘打電話叨擾,又是請託姐姐們轉交,她們還是帶著笑容接應,真是難為人家了。我下次會記得不挑奇怪的時間打電話的!
  
  王奕晟
  這不是我的第一次採訪經驗,但這卻是最精確的一次採訪,全因為在報導文學課程中所學的「人物採訪概論」,提點了許多我所不知之事。
  採訪過程還算十分順利,而我們為了更臻董老師的本意,先將錄音檔換為逐字稿,再化為本篇採訪稿。不過由於篇幅的限制,許多部份最後都先行省略了,實屬遺珠之憾。
  最後,當各位看到標題之時,有沒有發現當中蘊含的深意嗎?看完全篇報導,相信您能對老師有一些新的認識,也能臆測標題所射的三字為何了!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en1125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