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是耿奶組的作業
老實說這篇文章真的不好寫心得
所以寫的勉勉強強....
姑且就這樣就完了......

紀昀〈四庫全書總目敘〉讀後心得

  中國文學的浩瀚無涯,無數的典籍和文獻,足以供後代研究學者考證再三。由於數千年孕育的文學果實十分豐碩,要瞭解這些國學故實,沒有一套叢書卻又想蒐羅、盡閱所有精華,是一件吃力而且又不討好的事。紀昀等奉敕所修的《四庫全書》,正為我們開啟了一輛直達精華區的列車,將中國幾千年以來的文學精華,呈現到我們的面前。

  《四庫全書》所收錄的書籍,並不是盡羅中國學術思想等的全部書籍,但是若以「經」、「史」、「子」、「集」來分辨,則天下所有國學的書籍都可盡歸入四部當中。從東漢班固《漢書藝文志》分類六家:陰陽家、儒家、墨家、名家、法家、道德家;西晉荀勗《新簿》分為四部:甲部(六藝小學,經)、乙部(諸子,子),丙部(史籍,史)、丁部(詩賦,集);東晉李充《晉元帝書目》也分為四部,唯乙部改收史書,丙部改收子書,從此確立「經」、「史」、「子」、「集」的順序。其後唐李延壽等《隋書經籍志》,到紀昀奉敕所修的《四庫全書》,皆是按照這個次序,提供了一個我國典籍的分類大要模式。

  紀昀的這篇〈四庫全書總目敘〉,乃針對「經」、「史」、「子」、「集」這四類做了一個提綱挈領的說明,也在其中蘊含其對於這幾類書籍的定義與看法,以下乃根據這四類敘,一一說明與探討:

一、 經部總敘

  經書,記載的是亙古不變的道理;縱使隨著時空的轉變,有些文字可能與時脫節,但是當中的深意,換個角度去探討,其實本意是沒有太大的改變的。故此,紀昀乃在文章開頭即給經部書籍一個定義:「經稟聖裁,垂型萬世,刪定之旨,如日中天,無所容其贊述。所論次者,詁經之說而已。」之後,作者乃述說經之沿革,以及經之優劣。當中針對各朝代的經學做了一個簡要的批判,並提出各時代的經學研究者,給予後人研究經部叢書時,可以按照這些事先條列的人名,去尋找他們的作品,瞭解各個時代的經學風貌。

  經部總敘的最後一段,乃比較漢宋兩朝的學問,得出各有優劣的持平之論:「夫漢學具有根底,講學者以淺陋輕之,不足服漢儒也。宋學具有精微,讀書者以空疏薄之,亦不足服宋儒也。」實乃信論。 綜觀我國經學,縱使在各個朝代發展有不同的面向、不同的歸趨,但是經的含意有人說:「經是聖人製作的、經含有永久不能改變的大道理、經的理論是日常通用的法則。」這句話也是我對於經部書目的整體感想。

二、 史部總敘

  歷史,是讓後人可以以為鑑戒,並留下一個時代風華的保鮮盒。司馬遷所謂「究天人之際,通古今之變」的歷史哲學,和博採典籍,慎重鑑別,且注重實際見聞的治史方法,為我國史家歷代以來遵循的傳統。在本文中,一開始即言史道:「史之為道,撰述欲其簡,考證則欲其詳。」當中談及作史之資考證也,最好的境界乃是能以一字來褒貶,並陳述讀《左傳》者若不勤於考證,往往有如以下情形:「儒者好為大言,動曰舍傳以求經」,這就不是正統的史道了。

  史部總敘的第二段,就是在說明史書務必要「博採眾說」之理,第三段則言史書的分類情形,最後一段乃言及私家記載,顛倒是非,然只要有益於正史者,擇而存之,也再度呼應要「博採眾說」的道理。

三、 子部總敘

  關於子部書籍,子部總敘的第一段即說明分類的情形,凡列為經者抽除以外,其他各家的思想皆歸於子部。

  第二段乃言及子部書籍的分類次第,而為何有這樣的次第,文內一一交代完畢,皆有其特別的用意。 在子部總敘的最後一段,不談子部,而是經部、史部的總結,紀昀推崇經史,遂曰:「夫學者研理於經,可以正天下之是非。徵事於史,可以明古今之成敗。」本段推崇儒家明道立言,可與經史互相旁參,至於「其餘雖真偽相雜,醇疵互見,然凡能自名一家者,必有一節之足以自立」,更說明治學的態度該是如何。

四、 集部總敘

  集部總敘一開頭也是先寫分類之目,第二段指出古人不以文章名,第三段言總集之作,推崇文選等諸家,第四段言詩文批評之作,著於齊梁,第五段言詩詞姑備一格。最後一段,則是論文,認為應當掃除畛域,一舉至公,取其所長,不護所短。

  在《四庫全書》的集部當中,詞曲類是不收雜劇、傳奇等劇本。

  以上,只是紀昀針對「經」、「史」、「子」、「集」這四類提出了一些他的看法。我讀完之後,針對作者比較強調的部分:「經」與「史」,有了一些比較深刻的感觸,在前文已經發表了我的看法;而「子」和「集」讀完之後,卻覺得沒有幾句是可以令我存乎於心的,為何會產生這種情形呢?我臆測,大概是《四庫全書》,在子部部分,由於子部精華當中的精華多半已經成為經部的書籍,而子部當中又夾雜太多學派的思想,除了有點雜亂之外,當中的內容世人給予的評價也不一;而集部,更是其他分類之外的總結,類型廣,細目多,亦屬於繁雜的分類,當中還不收雜劇、傳奇之類的作品,可見《四庫全書》在收錄各種作品之時,還是遺失了這些在文學史上佔有一席之地的文類,這是《四庫全書》的遺憾,也是《四庫全書》的缺點。

  中國文學的分類,確立了「經」、「史」、「子」、「集」之後,又發展了這本《四庫全書》,使我在徜徉中國文學浩海之際,有了個靠岸的所在。這篇〈四庫全書總目敘〉的實用性質大於文學性質,所以在撰寫報告的同時,顯得有點力不從心,因為才疏學淺,《四庫全書》所選輯的範圍還有甚多部分是我尚未接觸,抑或尚未熟稔的,所以對於紀昀寫的簡短之敘,不能夠深刻的體會,實屬遺憾之至。總而言之,本文包含了《四庫全書》一書成書精神的大概,是一篇清晰有條理的敘文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en1125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