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了它
我花了校際交流周的前兩天啊!!
打字還好,
但是看書真的很花時間!!
囧
《億萬又億萬—卡爾.沙根的科學沉思與人文關懷》讀書報告
95.11.27
拜讀完本書之後,對於書中許多詼諧幽默的例子、文句(如p.17:對生殖感到害羞),感到印象深刻。之前早已知道人類曾經發射太空船上去,為了要讓外星高智生物知道有人類生命的存在,而弄了有人體構造、地球相對位置的金屬片,以及錄有世界語言與音樂的唱片,但直到讀完了《億萬又億萬》之後,才知道這些都是卡爾.沙根團隊的傑作。
本書是沙根的遺作,在他嚴謹的治學態度下,之前也發表了不少膾炙人口的作品,甚至製作科學影集。本書集結了沙根過去所寫文章中的精華部分,書中充滿了他的卓越文筆,及他那獨一無二的天真、質樸的對宇宙的敬畏,封面的那張圖,足以顯示他對無垠無涯的宇宙,是多麼地純真與樸實。讀完之後,心有戚戚焉,特別是在最後關於生死議題時(行經死亡的蔭谷、尾聲:卡爾不死),他能不求助宗教上的救贖,以冷靜、坦然的態度來面對死亡這一關,因為對他來說,真理的追求是他一生的職志,他能獻身致力去領略真理,縱使只是極小的一部分,但他已經心滿意足了。甚至「如果我不相信死後還有來生,我如何面對死亡」這類疑問,對沙根而言,根本不是問題。有如此胸懷,放看生與死,多麼自在!證嚴法師說:「人間壽命因為短暫才顯得珍貴。難得來一趟人間,應問是否有為人生發揮自己的功能,而不要一味求長壽。」沙根縱使在過世之前的那個月初,身體已經明顯不適、食慾不振,但他仍堅持要去舊金山發表兩個預定好的演講,為了盡他傳播科學知識的本分,如此在知識及人文界發光發熱的科學家,其典型在夙昔,令人肅然起敬,永遠緬懷。
本書分為三個部分,第一部分談的是量化的力與美,綜觀這八章內容,得出「科學如果不以精確的數據為基礎,虛無飄緲的理論就會墮入胡思亂想的泥淖之中」的觀點。首先談到的「冪數」,這個一直伴隨到我高中三年的東西,竟然也可以變成有趣的例子!尤其是波斯棋盤章中的首相,竟以這種招數向國王索取麥粒,但國王卻疏忽了「億萬又億萬」的威力,輕易的答允了他,文後沙根的贊曰:「也許是因為這位首相喜嗜一種高纖維性食物,才會要求這麼多的麥粒。」不禁使讀者感到莞爾一笑。這一部分用獨特的沙根風格,向我們介紹了數學、光學物理等領域的知識,給我一個新的視野,也勾起有關這些領域的慘綠回憶。
第二部分保守份子想要保存些什麼,乃是檢討全球面臨的一些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。這七章中,第一章郵寄來的世界最令我感到興趣,當中的「生態球」,以前都是在生物課本上看到有相關的敘述文字,卻沒有「真實」地瞭解生態球的秘密,沙根把自己切身的經歷形諸筆墨,除了描寫生態球的趣味外,更將地球和生態球相提並論,甚至導出人類文明的自毀之警訊,之後數章諸如臭氧層破壞、溫室效應等等,給我們人類一個省思的空間。我們的科技文明使我們淪落危險的窘境,當下我們能做的,當然不是「你指著我,我指著你」,互相推諉責任,而是要體認我們是「生命共同體」,全體長期性的「合作」,才能捍衛我們的環境。書中提到美國印第安人的一句話:「我們並沒有從我們的祖先那裡繼承這個地球,我們是向我們的子孫們借用的。」有如此的體認,才具有成為「萬物之靈」的具體資格。
最後一個部分,感情與理智的衝突,誠如李國偉在推薦序所言:「第三部分是最需要勇氣來寫的一部分,所觸及的都是一些理智與感情間最具衝突性的交會點。」[1] 的確,尤其是「公敵」這篇,同時在美、俄雙方發表,他沒有偏頗任何一方,縱使在俄國發表時還是被改了一些文字,但仍未失他要批判兩國冷戰競賽的愚昧。之後關於人工流產、賽局理論、反核戰,以及最後關於自己即將面臨的死亡議題,皆能娓娓道來,從容不迫中帶著蘊含哲思的文筆,去省視這個大千世界中的各種現象,在在顯現他的科學沈思及人文關懷,本書的副標,也忠實地和沙根緊密結合。
閱畢全書,似乎也瀏覽了沙根的一生。尤其是最後的生死關頭,多次往返西雅圖接受手術,他的文字讓我感覺不到他的絕望,即便到了臨終,也是充滿著溫馨的淚水。哲人日已遠,典型在夙昔,縱使他的肉體已經離我們遠去,但「只要有一個人還記得死者,他就還活著。」[1]沙根精彩的一生,不僅讓科學界有了眾多的寶藏,更在人文界鑲上一抹璀璨的星輝。直於要如何保護我們這顆藍色水晶球?端看我們後人要如何和這個世界和平共處而定了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[1] 丘宏義在本書譯序〈科學文化和人文文化的共同責任〉頁X引希臘正教的僧侶所言。
留言列表